2019年4月22日,山西汾酒集团发布了一份声明,内容公布了汾酒集团关于市场上存在的贴牌酒,假酒问题的处理结果,表示会加大自2018年10月开始的产品瘦身计划。并且还将请求相关部门对杏花村周边存在的三无散酒,以及贴牌酒进行彻底的详查。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一则媒体报道说起,2019年4月,有媒体报道,部分汾酒集团的“开发酒”可能是三无散酒的罐装酒。因为这些酒查不到生产厂名,也查不到生产的厂址,很多的经销商购买这种廉价假酒。

此报道一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山西汾酒在中国的白酒工业中算是很有知名度的白酒。而就是这么一款酒,却存在了那么大的漏洞。要知道,这些三无罐装散酒是没有什么安全保障的,很容易就会出现安全事故。

其实,三无罐装散酒,以及贴牌酒在中国的白酒行业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贴牌酒更是由来已久。说起来这些现象也是时代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刚兴起的时代,白酒公司的市场份额普遍的比较低,自身的产能也较低。这些白酒厂想要迅速的占领市场,就必要使用贴牌的方式,以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

不得不说,在白酒工业的发展史上,贴牌酒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而且贴牌酒有两个发展高峰期,一个是在2000年后,另一个就是在2012年前后。一个是因为产能不足,另一次则是因为酒企业深化调整,白酒为了保住自身的利润,所以就大力推广贴牌的方式。

只是在贴牌酒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衍生出了两种不同的贴牌模式:一种是厂家授权白酒经销商进行贴牌的;另一种则是白酒经销商自行进行贴牌行为的。而这种经销商自行贴牌的行为,酒厂是不负责产品的质量问题的。也就是说,一旦出了事,白酒厂家不承担责任。

贴牌酒不仅使酒厂的利润大幅增加,也最大程度的扩大了品牌效应。但是在带来良好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效应。最主要的就是稀释了品牌效应,也破坏了企业形象。因此,贴牌酒不是长久之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贴牌酒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于是各主要酒厂纷纷开始断绝这种经营方式。在2019年2月,贵州茅台发布通知,要求旗下子公司以及经销商不要再进行贴牌,定制等业务,已经生产的全部就地封存。

在两个月后的2019年4月初,五粮液集团也紧随茅台之后,宣布停止一切贴牌,以及未经审批的待生产业务。与此同时,泸州老窖集团也发布了类似的通知。

此次,汾酒集团被曝光的事件,使得汾酒集团处在了假酒案件的风口浪尖上。尽管这些三无罐装散酒和贴牌酒不是汾酒直接生产的,但是这些散乱现象的发生,多少是与汾酒集团有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