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文人行酒令。读书人诗书读多了,有时没人赏识,不免三五结群,喝喝酒解闷。可是总喝酒也不行,那就更闷了,但要象武夫那样猜拳行令,似乎也有损文人形象,因此,是文人就要有文人的酒令。就这样,这种边喝酒边吟诗做对的习惯就出来了。你一句,我一句,接不上就要罚酒。所以这样的酒,你不但要有酒量,也要有文胆。没有这两样东西,我看你就自己灰溜溜退出吧。你会做诗,不善饮酒,没三杯就让人灌醉了,接下来你就没趣了。你要能喝酒不会做诗,那你说你有多大的酒量,也不过三回二回就要醉倒。再说,你不会做诗,在这诗丛中你喝酒,不丢人才怪。还是那一个十足的阿斗,傻乐啊你!

三是官场骰子令。做官的人会喝酒,那是练出来的。更是骰子摇出来的。你想,原本做官人脸皮就薄白,太阳一晒都要红得象苹果,哪敢喝酒啊,一喝,准是个通红得象太阳。可做官又不能不喝酒,要不怎么做事,怎么谈工作呢?别人请你帮忙办事,要请你喝酒;你为了自己的前途,要陪人喝酒;左右搭班要沟通感情,大家要喝酒。下面人请你喝酒你不喝,人家会说你摆架子;上司叫你代酒你不喝,他会说你不够支持;朋友哥们叫你喝酒你不喝,那哪还有义气可言!所以说,做官自然不得不喝酒,但要喝酒,那也不能总是拿着酒当开水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一定要保护好的。那就来讲智慧吧,讲智慧就是摇骰子。大凡会做官的人,自然都是聪明人,这斗智斗勇自是当仁不让,所以也就越摇越精,越精越摇;摇多了就喝得越多,喝多了就越想摇。酒,就是这样摇出来的,酒胆,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因此,这酒要喝,但不能白喝,谁输谁喝,酒场无父子嘛,摇下骰子就知道了。

中国还有多少酒典酒

法,在下深感才疏学浅,不能尽说,让朋友笑话了。当然,做为酿酒和饮酒大国,中国人的酒点子,确实比西方人多;酒法子,也比西方人有趣。而中国的酒文化,更是让西方文明叹为观止。有人说葡萄酒是法国人的国酒,但却在很早的中国,就有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所以葡萄酒看来应该是中国的土特产。

近来看过很多朋友的古体诗作,不管是男人女人,都会吟点“酒”或“醉”在诗里,不管他们喝不喝酒,都觉得酒中有愁,愁中有酒,这似乎才叫古体诗。这些,大概都是受了中国酒文化的影响吧!所以,在此只能用“戏说”来闲谈一下中国的酒文化,不能用正说。我只是觉得,在这里醉七醉八胡扯些典故,算是借酒消愁吧,说“文化”,自然是欠点,但又能叫什么呢?朋友们不妨也想想,说说,到底,我们中国的酒,能让你说多少情趣来……

感受“酒都”文化味

真正感受酒都——仁怀,是2008年。虽然后来去过几次,但第一次踏进酒都,心情确实有点不一样。记得那天我们还在车上的时候,同事们就开玩笑说,到酒香弥漫的酒都,一定不醉不回头啊,我笑着说,但愿不喝酒就能醉醺醺回来。同事接着说“想得美,大家别忘了我们是去工作啊!”

其实,祖国的山河很多地方都去过了,不是说因为游山玩水,关键一点是不同的地方,它有不同的文化魅力。酒都仁怀确实有点不一样,一次胜过一次的变化,不仅发展翻天覆地,而且一次比一次感触更深。

记得那天我们车行了接近四个小时,那时从遵义到茅台的高速路还没有修通(现在是高速路直达),因此走老路用的时间就要长一点。但是,心中还是怀着一种神秘的憧憬。

“酒不醉人”人自醉

9月的仁怀秋意盎然,一路上,青山起伏蜿蜒,芳林叠翠,农家炊烟袅袅,特别一路上黔北民居的洋楼印象更为深刻。偶尔从车窗进入眼帘的美景,也不时点缀着我们的思绪,自然生态对贵州来说,到处都是。关键是每个地方的文化应该有所不同才能更加吸引人。

当我们到达仁怀时,第一印象并没有什么特别,首先看到的是进入市区的路上有一个两层楼高的茅台酒瓶映入眼帘,这也就正式拉开本次“酒都的行程之旅”。

那天,我们被安排在酒都酒店住,夜晚的酒都,更是一个不眠的城市,到处不仅都是酒香,还有无数让我们感受的酒文化。

那天晚上,陪我们吃饭的是宣传部门的人,还有几个做酒企的老板。我虽然不会喝酒,但那天喝了几杯,因为就是要真正感受一下酒都的人们除了造酒,对酒有没有更深的认识。

一个当地的官员给我们讲述了酒都的一些历史背景。他说,追溯仁怀酒的历史,可以上到很久以前,但具体是那个时间,大家也没有更多追问。

但我们肯定的说,仁怀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酿酒历史悠久。史载:枸酱酒之始也。早在 多年前,今茅台镇一带盛产枸酱酒就受到了汉武帝 “ 甘美之 ” 的赞誉,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可见,这个地方产酒应该不会太晚。

记得曾经有一个朋友,他也是一个爱酒之人,他第一次喝酒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也是后来从事文字工作的。那时我们称为“老白干”,几个朋友分喝一两瓶,那时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还不够。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朋友们开始研究什么酒最好喝,大家都说酱香酒味独特。只有这个朋友他从来不用选择,只要是酒他都喜欢喝。

到了现在,原来爱在一起喝酒的几个人都喜欢聚聚才喝,唯这个朋友却喜欢自己独饮,但都是买的便宜酒,然后再加上一些下酒菜,虽然少了朋友的陪伴,但这也能让他自娱自乐。

由此可见,酒在贵州人的心中已占有不替代的地位。而通过到仁怀之行,我也感受到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酒。

其实,大家喜欢的并非是酒,更喜欢的是酒桌上的气氛,酒几千年的文化。也可以算成“酒不醉人”人自醉啊!三杯酒下肚,大家恨不得成为朋友,为事业抠心掏肝,奋不顾身......

游“酒都” 感受酒香

记得在此之前,就有很多人谈过仁怀这个地方。但我也同很多其它人一样,对仁怀的认识主要来源于茅台酒的名气。而此次亲临,大大改变了我对仁怀的认识,除了作为茅台酒基地外,仁怀还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白酒之乡,白酒千年文化也来自于淌过这里的赤水河谷。特别以茅台文化为代表的白酒产业已经成为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有人赞美它有“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的魅力。

当地的人们说,茅台酒香而不艳,它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在茅台镇,我们真的感觉要醉了。

听到这里,我们就开车到了茅台镇镇政府了解相关情况。但是,由于中央艺术团正赶来仁怀演出。政府相关负责人都赶去捧场了。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茅台这地方,因为茅台酒的名气,现在都会有很多旅游团光顾茅台镇,不少旅游团都要走进茅台镇真正感受酒香,甚至有游客专门是来茅台镇玩的,或拍摄、或“品酒香”。因为沿着赤水河谷,到处都是仁怀酒业的香味。会喝酒的喝上一杯,或者带上一坛。不会喝的感受着赤水河的浪漫。我们也深深感觉到酒在仁怀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仁怀的任何地方,只要你认真感受,到处都是酱香酒味扑鼻而来。而这里热情的人们都会为你讲解仁怀的酒文化以及发展的渊源。

酒文化根植于仁怀人生活中,仁怀人一年四季要饮酒,所有活动都要饮酒。即使没事儿的时候自斟自酌也要饮酒。数千年的饮酒习俗和丰富的酒文化对仁怀人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一直到今天,仁怀的酒香更是远飘重洋,香飘万里。

品的不是酒是文化

“仁怀人酿造了美酒,美酒更塑造了仁怀人的热情与淳朴。无酒不成席。不管你来自何方,不管你将去何处,只要你踏上了仁怀这方热土,仁厚的仁怀人定会捧出上好的美酒待客。在酒都的民间,酒已经成了人际沟通和文化传播的载体,深深扎根每个人的心中。”这是仁怀政协的一位官员非常精辟的话。我为什么拿来引用,原因就是这样一句话,囊括了仁怀酒文化和酒业发展的渊源。

现在,因为酒在中国的每个节日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谈节必谈酒,谈酒必谈节,就连节日宴请客人,也不叫“请吃饭”,而是叫“请吃酒”。“酒都”仁怀千百年来的饮酒遗风更是沿袭至今,户户酿美酒,代代飘酒香,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酒都风情,流传着“无酒不成礼”的规矩。也形成了酒都别具一格的旅游文化延续地。

至今,在仁怀的这个地方,已经越来越发展成产业带动的酒文化品牌。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宾客,只要喝过茅台酒就会知道仁怀这个地方。这里已经越来越借助茅台这个品牌优势,加上近年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助。可以说,仁怀的酒业发展,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产业,还有越来越壮大的文化。

然而,我们每天看到的也只是纯得原汁原味的仁怀酒都酒文化一角。仁怀人创造的酒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你若有心,细细品来,这其中的精髓不仅在酒中,也在每个仁怀人的心中,也在仁怀这个发展的城市中